心理学阐述态度与行为的关系,态度和行为的关系的影响因素
社会心理学第四章-行为和态度
1、而如果我只是喊着要减肥,并没有具体的行为,这时候态度与减肥这个行为之间的相关性可能就会弱一些,可是如果我说我要每天少吃一顿饭,这种行为会具体一些相关性就会更大一些。行为对态度的影响。
2、第5章态度与行为的文化根源。第6章社会服从的力量。第7章说服的原理。第8章群体参与的结果。第5章基因、文化和性别 尽管人类在学习和适应能力方面有一定的差异,但进化的观点仍然强调人类天性中共有的亲缘关系。文化的观点则强调人类的差异性——那些有助于界定一个群体并代代相传的行为思想传统等。
3、社会心理学家认为态度和行为互相支持。态度,通常被认为是对一些事物或人的情感,经常不能很好地预测行为。并且,改变人们的态度很显然不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们的行为。 态度和行为各自受许多因素影响。
4、态度:个体对事情的反应方式 我们通常以为态度和行为相互支持,相互影响,但其实态度并不能很好的预测行为。比如当道德与贪婪同场竞技时,通常是贪婪大获全胜。行为和态度不同往往是以为它们各自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,引导我们行为的不仅仅是我们内在的态度,还有环境和当下的情境对我们的影响。
情绪与行为的关系理论
1、初评价是确定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具有利害关系。(2)次评价是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反应。(3)再评价是评价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有效性和适宜性。伊扎德的情绪动机——分化理论 伊扎德认为,情绪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,是人格系统的动力核心。
2、理性情绪疗法建立在人性之复杂和可变的假设基础上,其基本理论主要是ABC理论。
3、一切肉体和精神禀赋都将进化而趋于完善。l James-Lange理论 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和生物科学的发展,美国心理学家威廉·詹姆士(James,W。)和丹麦生理学家卡尔·兰格(Lange,C。)分别于1884和1554提出相同的情绪理论,后被称为詹姆士-兰格情绪外周学说。
4、如感知到各种颜色、声音、车辆、街道、人群等等);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目标,对行为的控制;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情绪体验;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身心特点和行为特点,把“自我”与“非我”、“主体”与“客体”区分开来;还能意识到“自我”与“非我”、“主体”与“客体”的相互关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