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较孔子和墨子思想,体会,孔子和墨子的思想

由:admin 发布于:2024-10-30 分类:感悟评价 阅读:9 评论:0

谈谈你对孔子,孟子或墨子思想的见解

孔子思想的精髓,即:以“仁”为核心,以“礼”为形式,重在修身。

孔子和孟子是儒家的代表,他们都主张以仁治国,注重礼仪。墨子是墨家的代表,墨家主张兼爱非攻,自然他就比较仁慈了。庄子是道家的代表,道家主张无为而治,他自认比较清静了,他比较与众不同,他的妻子死了,他却鼓盆而舞,说这是一中超脱。

“礼”的主张是“克己复礼”,就是说要克制自己,使自己符合“礼”要求,孔子追求的“礼”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,孔子还进一步提出了“正名”的主张,就是校正等级秩序,达到贵贱有序。这体现了他政治思想保守一面。孟子 民本思想“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。”墨子 兼爱非攻。

孟子以人为本、墨子公平正义、庄子的人权宣言。孟子 孔子认为,“仁”是治国之本,而孔子不反对君主专制,他所讲的“仁爱”是以亲情为基础的,是有等级的。因此,儒家的仁政、小康是有等级的治理理念,能够兼顾君权和民权。

孟子的道统建构论虽有其局限性,但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有重要启示和参考价值。墨子强调主动教育,认为强调学生的知识和心理准备固然不错,但应该是“虽不扣必鸣”——即使人们不来请教,教师也应该主动地上门去教,引导学生学习。

比较孔子的仁爱思想和墨子的兼爱思想

不同之处:产生的阶级基础不同。孔子仁爱思想主张强调封建礼仪、宗法制度和等级差别,墨子的思想主张更多反应劳苦大众要求。具体的内容不同。兼爱是爱人要远施周边,尊卑长幼之间要互相爱护。

价值取向不同。孔子“仁爱”思想以“仁”为核心,强调“忠恕”之道,注重主观道德修养,通过“克己复礼”的途径达到“内圣外王”的境界;而墨子反对孔子以恢复周礼为“仁”的思想,注重做事情的结果,强调在做具体的事情中体现“仁”。“爱”的对象不同。

【答案】:孔子的核心思想是“仁爱”,墨子的核心思想是“兼爱”,虽然两者都强调“爱”,但这个爱却也有着许多不同之处。孔子关于仁的论述很多,其中比较全面的论述是与颜渊的一段对话,颜渊问什么是仁,孔子回答说:“克己复礼为仁。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。

本质相同: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本质都是爱人。基础相同: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,“仁爱”归根到底是对父母的感恩于报“兼爱”则是视人如己。不通点:等差不同:两者固然都是施由亲始,但实施程度大不相同。

孔子的仁爱思想和墨子的兼爱思想是不同的 孔子充分肯定了管子的思想贡献,说“微管仲,吾其披发左衽者与!”,在继承了管子对于社会层次结构认识的基础上,提出了“仁爱”的范畴。“仁爱”对人类层次结构的肯定表现在,儒学所强调的身、家、国、天下是逐层扩大的范畴。

孔子和墨子思想区别

墨子和孔子的思想差异如下:教育目的不同 在教育目的上,孔子提出培养德才兼备的从政君子,即“士”和“君子”,让“士”和“君子”参与国家政事管理。同时孔子还主张“仕而优则学,学而优则仕”,将学优和仕优联系起来,以学优保证仕优,赞成“任人唯贤”。

墨家的教育方法与儒家大有不同,包括:主动、创造、实践、量力。总之孔子和墨子作为当时社会的显学流派。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,在当今也有很重要的研究和学习的意义。

儒家与墨家均倡导爱的理念。儒家倡导仁学,孔子强调仁者爱人,孟子进一步总结为仁爱。墨家则更甚,墨子主张兼爱,主张无差别地关爱所有人。这种差异导致了两者价值观的显著对立。儒家基于血缘关系建立仁爱体系,认为应先从家庭开始,如孝顺父母、友爱兄弟,然后扩展至社会关系。

出处不同 兼爱:“兼爱”一说,最初见于《墨子》。墨老先生被后人视为侠者之祖,他宣扬“兼相爱,交相利”的学说。也就是对待别人要如同对待自己,爱护别人如同爱护自己,彼此之间相亲相爱,不受等级地位、家族地域的限制。仁爱:出自《淮南子·修务训》:“尧立孝慈仁爱,使民如子弟。

相关阅读

评论

精彩评论
二维码